4月19日,河南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《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(征求意见稿)》、《河南省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(征求意见稿)》、《河南省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(征求意见稿)》等三个实施细则的公告。
其中,《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(征求意见稿)》指出,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,以及轻纺、冶金、电子制造、装备制造、大数据中心等用电负荷大、用电成本高的工业企业,加快一体化项目建设。
一体化项目的电源建设规模应与用电负荷做好匹配。存量负荷配建的电源规模原则上不超过其近三年平均用电负荷;新增负荷配建的电源规模原则上不超过其设计年平均用电负荷。
一体化项目应通过合理配置储能等调节手段,实现所发电力自发自用。应加装防逆流装置,不向大电网反送电,在支撑绿色电力充分消纳的同时,不占用公共电力系统调峰能力。
一体化项目(含电源、线路、负荷、储能设施)作为同一主体接受统一调度,与其他用电主体公平承担相关安全责任与义务。一体化项目要按要求配置电力电量计量系统,为电力运行监测调控、绿电绿证交易等提供支撑。
一体化项目(含电源、线路、负荷、储能设施)作为同一主体接受统一调度,与其他用电主体公平承担相关安全责任与义务。一体化项目要按要求配置电力电量计量系统,为电力运行监测调控、绿电绿证交易等提供支撑。
《河南省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(征求意见稿)》指出,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(以下简称“增量配电网类项目”)应以自我消纳、自主调峰为主,原则上不向公共电网反送电,不增加公共电网系统调峰压力。
增量配电网企业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,提升电源支撑能力、负荷管理能力、配电网调节能力。
增量配电网类项目的新能源消纳率应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,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体化项目,暂不接入新增电源项目。
增量配电网类项目原则上应配置不低于新能源规模15%的集中式独立储能装置。
增量配电网类项目应同步建设调控平台,保障负荷用电与电气设备可独立运行,接受公共电网统一调度。
鼓励增量配电网类项目作为独立市场主体,按照市场规则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、现货市场、辅助服务市场交易。
《河南省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(征求意见稿)》指出,支持农村分布式光伏、分散式风电就近多场景开发,推动农村从单一能源消费者向能源产消者转型。
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应遵循“合理配置、自发自用”原则,根据负荷需要确定适宜装机规模,适当建设储能设施,将用电曲线和发电曲线相匹配,最大程度使用自发绿电。鼓励电量自我平衡,减轻对电网运行影响。
生产企业类项目原则上应按照不低于风电光伏装机功率的20%、时长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配置新型储能设施。
整村开发类项目应配置储能设施,配置规模原则上不低于新能源装机功率的50%、时长不少于2小时,保障全村自供电比例不低于8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