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资讯 > 新闻 8700亿的厦门国资,正在“抄底”光伏资产

8700亿的厦门国资,正在“抄底”光伏资产

抄底光伏?

2024年以来,央国企密集抛售光伏电站资产的消息不绝于耳。先后有国家电网、国电投、中广核等多家央企,纷纷转让其下属新能源公司股权。

与此同时,一些地方国企却积极“接盘”。近期风头最盛的,当属厦门建发集团。近日,厦门建发集团通过旗下上市公司建发股份(SH:600153),“托管”明星企业无锡尚德,成为其新的经营者,在不久前,还“接盘”了破产重组中的ST中利(002309)。

12月9日,媒体报道,厦门建发集团接管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。内部人士透露,目前尚德电力董事长、总经理以及VP均已完成更替,其他人员暂时不变。

11月8日,ST中利与建发股份旗下子公司常熟光晟新能源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常熟光晟”)签订《预重整投资协议》,接盘ST中利。

实际上,在此两项交易之前,建发股份已在光伏领域进行了广泛布局。

通过建发清洁能源、建发清源新能源、建发新兴能源和建发高科等四家子公司,建发股份在光伏领域实现了对产业链上游、中游和下游环节的全方位覆盖。

8700亿的厦门国资,正在“抄底”光伏资产(图1)

这些子公司,分别专注于光伏领域的海外营销、项目开发与投资、清洁能源供应链及产业链运营、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和运营、户用光伏品牌的推广以及新能源、高端制造领域的供应链服务等。

尽管建发股份在光伏产业链的布局已相对全面,但仍有“短板”。过去建发股份在光伏领域的布局,主要集中在供应链合作和下游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上。

然而在光伏制造板块却缺乏深入布局和管理经验。

绝佳机会?

无锡尚德成立于2001年。它由海归博士施正荣于2001年创立,是中国最早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之一。

在领军人物施正荣的带领下,无锡尚德曾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,并于2005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。

然而,随着光伏行业的竞争加剧以及欧美双反政策的打击,无锡尚德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境,在2013年走向破产重组。

无锡尚德破产后,被香港的一家企业顺丰光电,以31亿元的高价接手,此后经历了多轮人事变动和内部动荡。

到2023年,顺风光电资金链崩裂,东方资产接手成为新任大股东。随后,东方资产又将无锡尚德交由武飞及其团队打理。

无锡尚德多次“易主”,命途多舛。但作为一家曾经的全球光伏行业巨头,无锡尚德仍有着丰富的制造业基础和海外市场品牌积淀。

2019年,无锡尚德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占比能达到70%。这让主营供应链增值的建发股份,看到了更多可能。

在建发股份2023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到,其主营业务主要是供应链运营服务,其营收占到整个公司营收的70%。

供应链运营服务,是指对整个供应链条上的活动进行计划、组织、协调和控制,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最终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,包括采购管理、生产计划与控制、库存管理、物流与运输管理等多个环节‌。

只有深度参与产业链,才能精准运营供应链。

托管无锡尚德对于建发股份而言,是一个在不承担过多财务风险的情况下,深度参与光伏产业链、优化供应链运营能力的绝佳机会。

光伏“新玩法”

给阿基米德一个支点,他能撬动整个地球。而今,给建发股份似乎也想找到一个支点,以撬动整个光伏供应链。

不过,建发股份找到的新支点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财务投资,而是一种创新性的托管模式。

刚刚卸任的尚德股份董事长武飞,就建发“托管”尚德事件对媒体表示,不是接盘,也不是接管,强调“是托管,只管事儿,不出钱,接受委托来管理”。

意思很明确,建发股份在托管无锡尚德的过程中,将不承担过多的财务风险和资金投入。

与常见的并购、重组、重整的处置路径不同,建发股份的这一套玩法,是一种新思路。

相较于资金雄厚、玩法多样的大型央企,地方国企的每一笔投资都需要“精打细算”,因此,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更有安全边际的投资策略。一些地方的国企,更倾向于选择面临困境、但颇有资产或品牌价值的光伏企业作为目标。

例如,建发股份此前收购ST中利,业内人士认为,建发股份看上了ST中利旗下的特种电缆业务和光伏制造业务,可以补强建发股份自身的光伏产业链。ST中利依托其子公司江苏腾晖电力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“腾晖光伏”),在电池片、组件和光伏电站业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,同时在海外多地均有投资建厂。

除此之外,还有绵阳安州国资收购麦迪科技(SH:603990),盐城国资委则通过增资润阳股份。

但使用“托管”模式在国企救助困境企业的案例却并不多见,异地托管的案例就更少见了。

众所周知,拿出真金白银去救当地困难光伏企业的,往往是地方政府及关联平台企业——这是出于对当地就业等考虑。

而建发股份此次事件特殊性在于:一家厦门的企业托管了一家无锡的企业。

虽然是异地,但却是建发股份“知根知底”的光伏企业。2023年,无锡尚德的母公司曾与建发股份达成战略合作。

在资金实力有限以及自身片区产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地方国企介入光伏资产,厦门建发为我们展示了一套新玩法。

跨省如厦门建发这类国企,可以通过上杠杆、托管等手段,可以在不增加过多自身负担的情况下,实现对异地困难光伏企业的有效控制和资源整合。

作为供应链运营商,建发股份托管无锡尚德,不花钱又能充盈自己的数据资产,还能享有“无锡尚德”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,同时或许还能获取一笔丰厚的“托管费用”,可谓是“一举多得”。

而依托全球性的供应链战略布局,建发股份是否得偿所愿,还要看其整合与管理。这种创新性的托管模式能否取得多赢的效果,还需要时间来验证。

上一篇
下一篇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/uploads/allimg/20240701/1-240F1161416213.png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https://www.dqjnxh.com/index.html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