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资讯 > 热点 从“拥硅为王”到“订单为王”,多晶硅将迎来残酷的一年

从“拥硅为王”到“订单为王”,多晶硅将迎来残酷的一年

4月8日,A股第三家多晶硅企业公布了2023年业绩。

据特变电工晚间发布的2023年业绩报告,2023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1.2亿元,同比增长1.79%;净利润140.9亿元,同比下降38.42%,公司表示,报告期内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,主要因公司多晶硅产品销售均价大幅下降。

截止目前,已经披露2023年业绩的多晶硅企业均出现了利润大幅下滑,其中大全能源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9.86%,颗粒硅龙头协鑫科技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84.7%。对于业绩下滑原因,各家企业均指出,因报告期内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所致。

据统计,硅料价格从2023年初的20万元/吨,已经降至目前的6-6.5万元/吨的均价,毛利率随之大幅下降,导致了多晶硅企业利润集体下滑。

而今年,多晶硅仍旧延续低迷行情,在市场“买涨不买跌”规律下,市场成交惨淡,谈降本增效太远,当前,订单才是关键。

多晶硅近一个月鲜有成交,长单难以为继

据SOLARZOOM智库4月4日发布的光伏产业链报告,截至4月4日,国内主流硅料厂的多晶硅已经近乎一个月鲜有成交,上下游对硅料价格的博弈已至白热化,N型硅料、P型硅料继续走弱,甚至有低于60元/公斤的价格出现。并且进一步导致硅料整体库存水平继续增加。

而二季度,在高库存压力下,新的硅料产能还将继续释放,据Gangtise投研分析师表示,2024年4月硅料的产量预计将接近18万吨,对应的产业链供给接近80GW,比下游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多,高库存叠加新产能释放,预计将进一步考验硅料的价格。

对于当前的硅料企业而言,有订单才能“稳住军心”。但今年以来,仅有一些签订了长单合同的硅料企业仍有订单,主要是在2021年硅料供不应求的情况下,许多头部企业签下的3-5年的长单销售合同,不过,其中不少长单将在今年到达合同期限,但仍有一部分多晶硅企业仍持有长单合同。

只是对于拥有长单合同的企业而言,与三年前相比,合同双方的角色已经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反转。
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长单合同均规定“采购价格采取月度议价方式”,且“订单具体数量以每月达成的采购订单/合同为准”,为此,究竟长单合同究竟能否带来稳定成交也很难说。

成本难以拉开距离,降本增效太远

多晶硅盈利的核心,其一为成本,其二为售价。

成本方面,多晶硅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能,电价是主要的成本之一,因此多晶硅厂基本设置在新疆、内蒙以及四川等电价更便宜的地区,在电价成本上,各家多晶硅企业几乎处在同一水平上。

而生产工艺方面,目前主流多晶硅生产均采用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,技术应用已经十分成熟,降本空间已经很小,各家的生产成本也很难拉开。

在电价和生产工艺上,可以说很难拉开成本差异,那在生产品质上能拉开距离吗?

目前来讲,N型硅料相对P型多晶硅具有一定溢价,而两者实际上也只是纯度的差异,没有本质区别,N型硅料只是下游N型硅片对多晶硅纯度要求更高,因而被称之为N型硅料。

从这个角度看,N型硅料相对于P型的溢价关键在于多晶硅的纯度,纯度越高即品质越高,售价和利润也就更高。

然而,对于当前的多晶硅市场而言,品质更高也难以取得竞争优势,因为目前多晶硅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供过于求,导致价格下跌,在市场“买涨不买跌”的规律下,多晶硅市场几乎没有成交,并导致库存高企,促使价格反弹压力继续增大的恶性循环。

在市场没有成交,库存堆积的情况下,“降本提效”在短期内根本起不到效果,而在二季度多晶硅产能继续释放之下,这一情形或许还将延续。

对于2024年的多晶硅行情,行业内多表示“很难”,正如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所说,“今年对硅料端将是非常残酷的一年。”

上一篇
下一篇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/uploads/allimg/20240701/1-240F1161416213.png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https://www.dqjnxh.com/index.html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