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资讯 > 人物 风电价格战,王海波等行业专家纷纷发声

风电价格战,王海波等行业专家纷纷发声

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、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:

对新能源企业来说,其实面临的是更强大的竞争。过去,做石油、煤炭的企业不会去做新能源,而现在这些企业都开始布局了。同样,央企一旦入场,民企也将面临很大的挑战。当然,其中有很大机会,但机会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的,而不是只属于某个企业。企业要明白,未来的竞争会加剧。每个企业思想上要有所准备,行动上要有所安排。这是一场竞赛,大家都在摩拳擦掌。

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、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祁和生:

一年间,陆上风电整机公开招标的中标价全年降幅约13%,海上风电降幅约23%,价格一路下滑。从风电整机上市企业年报看,年度整体利润下降,有些企业净利润甚至出现负值,这给整个行业埋下隐忧。

风电市场的过度竞争,不仅影响到了企业的盈利空间,还可能扰乱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。同时,低价内卷也在消磨风电创新能力,制约海上和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。这个问题应当受到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以及政府部门的充分重视。

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:

现在,风电的度电成本已经低于火电,但制造端基本上都面临亏损的困境,这是所有制造企业心中的痛。不仅是中国风电制造企业,维斯塔斯、西门子歌美飒、GE等国际三大整机品牌2022年同样亏损数亿至数十亿美元。国内外两个市场,同处“一样的冬天”。降低风电度电成本是我们追求的目标,风电只有不断降低度电成本、提高竞争力,才能实现对传统火电的彻底替代,才能在能源转型中“担当大任”。虽然设备价格下降是风电提高经济性最直接、最高效的手段,但一味通过制造端的“价格战”来追求这种竞争力,致使制造端普遍亏损,势必会引发一系列问题。目前在整个产业链,上游开发环节利润水平较高,下游制造企业日子艰难。任何商业要做大,都必须考虑上下游产业链的利益分配。如果分配失衡,必然导致整个产业链不稳定,进而崩塌,自身的商业基础便将不存在。制造业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根本,若制造企业全面亏损,没有资金投入新技术研发,无法保证产品质量,行业也就没有了希望。

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、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鹏:

现在最低的主机价格是1150元/千瓦,当年史司长带着我们进这个行业时,陆上风电是12000元/千瓦。降本给风电打开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,大家可以想象一下,1150元/千瓦的整机价格加上塔筒,EPC最多也就是4500元/千瓦。现在光伏也是4000元/千瓦,风电也是4000多元/千瓦,风电发电量是光伏的1倍,我们有统计数据。同时真正搞了现货后,因为压着曲线的问题,风电的平均电价又比光伏高。所以从项目投资收益上看,这形成了风电与光伏之间的竞争,因为清洁能源之间是具有相互替代性的,而且资源都不成问题。

王海波:

虽然这三年的主机价格让每一家整机商都很痛苦,但我觉得他们应为自己感到自豪。这是整个风电装备产业创造价值最多的三年,把机组价格从4000元/千瓦降到了1000多元/千瓦。我们现在先不管利润问题,能够创造这样的价值,就应当为自己喝彩。要感谢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,才能实现这么大的生产能力,将成本降到这样的程度。只是这个利润给了全社会,但价值是装备制造企业创造出来的。

上一篇
下一篇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/uploads/allimg/20240701/1-240F1161416213.png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https://www.dqjnxh.com/index.html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