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前欧洲风能协会负责人Giles Dickson公开表示,中国风电机组安装了300多个传感器,如果在欧洲收集的那些风电数据存储在欧洲以外的地方,并进行分析,那么中国的风电机组可能会对欧洲安全构成威胁。
“只有弱者才会到处挑事,制造障碍!”远景能源全球副总裁徐刚针对此类观点,对国外媒体表示,“欧洲总会找不同的借口,这次可能是找安全的问题,下次又可能换别的理由。”
事实上,欧洲国家一些本土整机商,此前确实曾发表了大量言论,谈及中国风机威胁论。
例如,维斯塔斯全球供应链和物流高级副总裁Damien Lohrs就曾谈到,虽然(中国风电整机)比欧洲机组价格便宜。但是,中国厂商难以从欧洲境内的销售活动中实现盈利。这是因为,他们的销售低于生产成本。未来,中国的风电整机将永远不会再次出现在美国市场,而欧洲市场对他们来说将是个“问题”。
西门子歌美飒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Bruch认为,如果欧盟不采取行动抵制“廉价”的中国风电设备进口,那么欧洲风电行业将遭受与其太阳能光伏行业同样的命运。并不是要求隔离欧洲市场,而是希望建立公平竞争环境,中国供应商并没有做到这一点。
Enercon总经理Jürgen Zeschky则更直接地说过,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所构成的重大威胁,相关中国制造商正在积极试图主导欧洲陆上风电市场。中国制造商的做法导致了竞争的严重扭曲,欧洲公司目前无法有效应对。
不仅欧洲的本土整机商发表了如此露骨的言论,欧盟一些官员也曾对外表示会针对中国风电机组展开调查。
针对上述言论,徐刚表示,他"理解"有些人甩出的只想要使用"欧洲制造"的风电机组的理由,但他声称,这种决策主要还是基于“政治的"而非"经济的"考虑。徐刚甚至比喻,"发展风电不是过家家。"
徐刚应该是首个针对欧洲的“中国风机威胁论”,回应得如此直接的中国整机企业高层。在很大程度上,他代表了中国风电产业对欧洲“中国风机威胁论”的主流观点与认知。上述言论显然直接捅到了欧洲本土整机商们的要害之处,更揭开了其不可示人之处。
在笔者看来,无论是欧洲整机企业还是政治家,如此直接地为中国风机扣帽子,其损人利己的私欲之心已昭然若揭。但另一个事实却是,中国风机在欧洲开发商看来,简直就是降低开发成本的香馍馍。很多本地开发商,都愿意敞开双臂迎接中国风机,为欧洲风电发展做出贡献。
正是有太多欧洲开发商在与中国整机商对接需求,并为中国风电制造说话,导致欧洲本地整机企业急了眼。显然,他们心知肚明,通过纯粹市场化的方式与中国风机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,那还不如去游说政客,通过政治手段获取自身利益。
这显然是胆小鬼的招式,如同两个小孩儿打架,因为自己打不过对方,就去找两者的老师,也是自己的母亲告状一样可笑。
但这里潜藏着另一层需要严肃面对的问题,那就是欧洲整机商的这种行为背后,最大的牺牲者并非中国整机商,而是欧洲经济。
如果欧洲关上了中国风机进入其市场的大门,当地开发商只能采购价格贵出2倍的风机,这意味着欧洲风电的度电成本高企。一方面,将削弱欧洲通过开发风电,实现碳减排的动力;另一方面,也将大大提高电力成本,导致欧洲产品因成本高企竞争力下降,欧洲居民生活成本增加,欧洲经济受到进一步打击。